網站上內容的主要目的在於健康與營養知識的分享,您不可將之視為醫療上的建議。
營養共筆新站測試中,歡迎大家去看看:http://www.nutrinote.co

2007/08/08

腦袋狂想瘦,身材受不了!


世界上某些人身材極瘦,卻過度在意體重與飲食,產生飲食行為失控(過度限制或過度運動),稱為飲食疾病(eating disorders),這種症狀好發族群是年輕女性(15-30歲)。

飲食疾病(eating disorders)可分成3大類型

1. 厭食症(anorexia nervosa)
◎ 縱使體重已經過輕,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胖。
◎ BMI<17.5。
◎ 拒絕體重維持於其年齡身高應有的最低標準。
◎ 否認目前過低體重的嚴重性。
◎ 女性發生無月經狀況(體脂肪過低,會使女性荷爾蒙降低)。
◎ 厭食症的人不見得「厭食」、食慾不好,有些人甚至喜歡烹調、喜歡食物,他們只是「極度怕胖」,不敢有吃的動作。比如有些厭食症患者會花時間烹煮一堆食物,自己不敢吃,卻強迫親朋好友吃。
◎ 一般來說,厭食症的病人中有一半的人有暴食現象,食慾沒有不好喔,還會暴食,真的只是「極度怕胖」,所以厭食症應該有個更貼切的名稱「瘦癮症」。
◎ 厭食症者的心理問題最大(自殺可能性較高),且體重不足造成健康的危害,如電解質不平衡,鉀過低,突然心臟休克死亡,所以厭食症的死亡率比其他飲食疾病(eating disorders)高,可謂是文明社會下因饑餓死亡的人。
◎ 厭食症者常不會感覺到饑餓,這是因過度饑餓所引起的,過度饑餓會使能量降低,腸胃蠕動變慢、胃排空延緩、脹氣、便秘,飽食感出現問題,吃一點東西就飽脹、覺得自己更胖,並引起罪惡感而阻止正常飲食或加速掏空行為。
◎ 過度饑餓會使心跳血壓降低導致暈眩、體溫過低。

2. 暴食症(bulimia nervosa)
◎ 重覆發生暴食狀況。
◎ 暴食發作時,暴食者「缺乏自我控制力」,吃下令人不可思義「大量」的食物。
◎ 大部份暴食症患者都不胖,因有60%左右的人會有補償行為避免體重增加。
① 掏空型:催吐、使用瀉劑、利尿劑、灌腸、其他藥物。
掏空行為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、營養缺乏、胃炎、胰臟炎、水腫、牙齒問題(常催吐易蛀牙)等。
② 禁食型:完全不吃東西。有些人會在一餐暴食後,隔一天或兩天的完全病態型禁食。
③ 消耗型:過度運動。有些患者對熱量算法非常清楚,比如一時沒辦法控制吃下半條吐司,約20片,他知道一片吐司約70卡,消耗100卡的熱量可能要慢跑1小時,他就可以病態式的運動一整天,他不是喜歡運動喔,只是害怕體重增加。

3. 狂食症(binge eating disorder)
◎ 有些人真的胖,暴食後,「不會」出現代償行為,所以會越來越胖。
◎ 暴食發作時,會吃的很「快」、吃到很「脹」不舒服、不餓也吃下大「量」的食物、不讓別人知道「躲」起吃、吃完後「厭」惡自己有罪惡感。
◎ 通常因狂食所造成的肥胖,比一般性的肥胖者有更多心理方面的問題。

為什麼會造成飲食疾病(eating disorders)
1. 好發因素
◎ 遺傳
◎ 人格特質:強迫個性、完美主義、沒自信、沒主見。
◎ 家庭氣氛
◎ 虐待史?
◎ 社會因素:現代人有過度便利的食物,如隨手可得的麵包、泡麵、餅干、到處可見的飲料店等,一餓馬上就可以吃到食物;想想古代人,如果暴食衝動產生,你可能要先去獵物、升火、烹煮後才有食物可吃,那時暴食衝動就消失不見囉!


2. 加重因素
◎ 節食經驗
◎ 挫折經驗
◎ 瘦身文化:以前希臘名畫中的古典美女都是豐滿的裸女圖,但現在亞洲小姐都是 BMI<18的骨感美女。


3. 維持因素
◎ 習慣、制約
◎ 飽餓感失調

飲食疾病(eating disorders)通常會伴隨有情緒、壓力、精神方面的問題,除了尋求營養師的協助外,精神科醫師、心理醫師、家人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
參考資料 :肥胖症專科醫師暨體重管理營養師核心課程(96年08月05日)

講題:當減肥失控了(講師:陳冠宇)
true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